以项目为抓手挂图作战 四川中医药开启攻坚“加速度”
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医生为患者进行治疗。图片均由省中医药管理局提供
达州市种植户正在采收中药材天麻。
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高新医院效果图。
“进一步加大中药种植过程规范和监管,持续提升道地药材质量,进一步健全溯源管理体系……”10月10日,省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中药企业座谈会举行,研究讨论当前川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企一策’‘一(产)品一策’‘一(种植基)地一策’,进一步为企业做好服务。”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表示,全省中医药系统将落实省委省政府“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部署,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明晰路线
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没想到家附近也有了高品质的中医骨科医院,这下看病方便了。”10月12日,住在成都市新津区西创大道的市民段庆因运动损伤来到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就诊。
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运行3个月来,接诊患者近万人次。省骨科医院副院长张挥武介绍,省骨科医院天府院区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建设项目,编制床位500张,该院区投用后,省骨科医院实现“一院两区”,可把优质中医骨科医疗资源辐射到更广地域,让更多患者受益。同时,医院拥有的川派中药骨伤特色院内制剂的生产能力也将提升4倍,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
“十三五”期间,四川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预算投资支持,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装修改造等方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其间,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资金46.4亿元,支持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3个省级中医院建设项目和120个县级医院健康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建成后,仅省级中医医院建筑面积就将增加近35万平方米。
2021年12月,四川获批建设全国7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省委省政府成立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的目标绩效考评和政务督查等。《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省包县、市包乡、县包村”,组建100个省级、1000个市级、10000个县级中医医疗团队下沉帮扶,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1500个基层中医馆提档升级,备案诊所达到3806个。
中医药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绵阳市三台县麦冬现代农业产业园、彭州市天府中药城等中医药特色产业园区整体成势,新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省级中药材林业园区5个。
市(州)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宜宾市成立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研究所,出台医保专项措施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惠及480万参保群众;达州市印发《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总额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南充市成立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内江市实施中医8类骨科优势病种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医保政策……
狠抓项目
建立督导机制,确保完成预期建设目标
10月23日,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的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高新医院一期工程正马不停蹄地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年底前竣工投用。
“十四五”以来,国家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四川。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12个项目已纳入国家“十四五”中医药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盘子,还有6个项目正在争取入围。目前,3个已开工的中医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3亿元,占全省卫生健康领域总下达资金的近70%。
今年以来,省中医药管理局成立推进重大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建立“周通报、月交账”督导机制,每月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随时在线动态监管,梳理解决问题。实施动态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及时约谈、分析原因,共商解决措施。一事一议,对每个项目列出关键环节的时间点,严格按计划进度销账。按照竣工、在建和拟开工三类项目优化管理,挂图作战、责任到人。
广元市中医医院是国家布局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广元市政府将该项目纳入重点项目管理,成立工作专班,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医院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提前谋划、延长工时、优化流程,年底前将完成预期建设目标。
成都彭州市聚焦中医药等领域,全面实施“115”产业建圏强链行动,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目前,该市投资2.15亿元、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中医药博物馆正在紧张建设中。
达州市通川区中医药产业示范园项目现场,施工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有序忙碌。材料保障、施工人员、施工事项落实到每一天,有效保证项目实施,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水电安装,力争11月底全面竣工。
此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新冠防控专属区域及肿瘤放疗中心等5个省级项目已纳入2022年省预算投资项目库。中药材育繁技术、羌彝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中药配方颗粒研制技术等10个中医药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
融合推动
三产联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形成
国庆前夕,位于凉山州布拖县的5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及科技推广示范产业园内,种植户正运用新技术开展中药材种植。
新科技的运用,正加速推动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2021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31.5万亩,产值312亿元,占农(林)业总产值的5.7%。
“过去,中药材大多都是靠农户散种,既不能保证药材品质,也不能保证农户的收益。”巴中市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邹理告诉记者,巴中采取“龙头药企+基地”“龙头药企+专合组织+农户”等模式,点线结合适度规模发展中药材,已规范化种植丹参、芍药、枳壳等中药材70万亩,位居全省第二位。
巴中巴州区枳壳产业园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药粮套作新模式,建成“枳壳+”复合种植核心示范片7000亩,提质管理枳壳1200亩,改建园区道路28公里,建设水肥一体化项目1处,套种姜黄300亩,套种大豆、红苕、土豆等粮食作物14000亩。实现亩均年增产粮食0.6吨,实现户均年增收1800元以上。
目前,全省已有三台麦冬、南江金银花2个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国家级农业园区,有麦冬、丹参、川佛手等9个以中药材为主题的省级农业园区,还有绵阳游仙区特色中药材林业园区、剑阁中药材林业园区等5个以中药材为主题的省级林业园区。
“我们拥有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700余种,中药配方颗粒产能位居全国第二位。”四川新绿色药业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孙纪元告诉记者,公司已建立了十余个川产道地药材GAP生产基地,包括川芎、川贝母等药材基地共计10万余亩,为配方颗粒的生产提供优质原材料。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规范化种植,我省成立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和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并发布附子、麦冬等20项川产道地药材的省级地方标准,初步构建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质量等级等4个系列的川产药材标准体系框架。川芎、姜黄2项国际标准研究获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
“我们是国家防疫物资重点保障企业,疫情期间,企业启动应急预案并实施闭环生产,一线生产岗位开工率达90%以上,有力保障了抗疫药品和其它药品正常生产,保证了四季度全面完成公司既定全年40个亿的销售目标。”新绿色药业董事长周厚成表示。
截至2021年底,我省共有规模以上中药企业236家,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占医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36%,培育10亿元以上的重磅单品1个、5亿元以上单品3个。
中医药一二产业强劲发展,带动第三产业跨越发展。
“按目前的长势来看,今年生产50万斤不成问题!”寒露时节,在达州市宣汉县厂溪镇柏坪村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数百名工人正在林下刨土作业,基地负责人夏毅喜上眉梢。天麻种植基地面积已达3000余亩,还积极开发天麻下游产品,与省内外多家知名药业集团和众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天麻酒、天麻面、天麻含片、天麻养生茶、天麻美容面膜等绿色保健品及植物性日化用品。
目前,我省有效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生产加工、中医药服务业于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中医药与保健、康养、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发展,省、市、县中医医疗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全省已打造2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王文凭 记者 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