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13.3% 在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万余家
成都科学城
高新技术企业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主体,更是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强劲动能。日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落地成都,正式更名为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无独有偶,去年落户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神经元信息技术(成都)有限公司也在近日完成了1亿元C+轮融资……新春伊始,科技“新”气象不断!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3年,在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041家,增长13.3%。企业为何选择成都?从成都“新春第一会”中就能找到答案。2月18日,成都召开全市提能“12345亲清在线”做优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对于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做强西部新质生产力高地的成都来说,企业的生长土壤尤为重要。
五年翻两番
从2473家到1.15万家
随着去年“双11”收官,极米科技再次毫无悬念地拿下投影品类销售冠军。在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看来,从企业初创、稳步发展,再到登陆资本市场,极米科技与成都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一路走来,企业在成都发展获得了多方面的支持。”
从车库创业到产品走向全球,极米科技的发展史,也是在蓉高新技术企业的一部“成长史”。像这样的案例在成都还有不少——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在落户之初就得益于成都良好的创新生态;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在蓉攻克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技术,打破技术垄断……
近年来,在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走出一条强势上扬的增长曲线。2017年至2022年,在蓉高新技术企业从2473家增长至1.15万家,实现五年翻两番,年均增速36%,创历史新高。成都市28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100%;19家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九成。
做强原创技术“摇篮”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上,作为科创企业代表的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赜灵生物”)创始人陈俐娟被邀请列席。在小组讨论时,她带来了公司两个进入临床II期创新药物的样品。
值得一提的是,陈俐娟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
“从科学家‘转身’做企业家,需要下定很大决心,我们想要‘游上岸’!”陈俐娟直言,在创业的过程中,成都市、四川大学在建立研发场所、政策上给予科研团队支持,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而就在近期,赜灵生物宣布顺利完成B轮融资。
成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教资源丰富,这也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了创新的“基本盘”。在成都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能看到不少“科学家”实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领衔创立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短短7个月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欧洲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领衔成立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眼下,成都正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而从2022年数据看,成都当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共135家,其中94家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59.0%。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用行动给成都创新环境“投票”
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吸引了世界目光。作为大会的主场馆,成都科幻馆诸多“成都造”的应用备受瞩目。其中,在科幻馆3楼C区平台,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采用了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中建材”)生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作为屋顶装饰。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都中建材使我国成为首个自主拥有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国家。勇闯创新“无人区”背后,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直言,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并不容易,但在成都这座幸福之城,让他实现创新梦想,“成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条件。”
如潘锦功一样,高层次人才如潮水般涌入成都这座幸福之城,成为幸福的“蓉漂”。回国创业的李进创办了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西南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清华校友潘思铭创立的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几年时间已成长为准独角兽企业……这是企业与人才“用脚投票”的结果,实现了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如今,在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从2018年的14.5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27.6万人,平均年增长率17.5%。(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综合成都科技报道 受访企业供图)